《你我见证》 通讯方式变化看时代发展变迁
2019-11-07 09:40:5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临武县广播电视台 | 编辑:胡成浩 | 作者:曾金辉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572

首先来关注建国七十周年《你我见证》系列报道。从“近处靠吼、远处靠走”到“一机在手、天下我有”,从亲手执笔写信到电话或者微信即时聊天,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回望历史,从书信、电报到电话、手机,通讯方式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、时空变得更小、距离变得更近。

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,自古以来,书信便是人们最传统的交流方式,它满载相思,向相隔千山万水的亲朋好友分享无数喜悦,因而显得弥足珍贵。从建国初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书信也是临武人民最常用的联系方式。今年64岁的县邮政局退休职工刘志群,亲眼见证并亲身体会了我县通讯方式的变迁。

县邮政局退休职工 刘志群:

现在经过这70年,真的是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,以前通过写信,现在通过智能手机,马上又发展到5G手机, 不管你是到北京也好,到外国也好,那个视频一打都可以看到,这很方便。

刘志群告诉记者,他在邮电局工作了40年,先后做过电报员、话务员、营业员、信件收发员等职务,从原来的书信、电报、到家庭座机、BP机、长途电话、大哥大手机、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,他亲眼见证了我县市民通讯方式的不断变化,并由衷感叹,这些变化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也体现了临武人民生活地改变和社会的进步。

县邮政局退休职工 刘志群:

变化实在太大了,如果现在回忆以前,哎呀,以前都是写信,都是用那个箩筐来挑,相当的多。 后面又变成BP机、馒头的大哥大,现在这个手机又可以看到人了,照相这些都是用手机,相当的方便。

正在翻看照片的这位老人名叫陈志彪,前几天刚刚过完77岁的生日。他告诉记者,他曾是一名铁道兵,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。1974年从部队转业后,被分配到县邮政局工作。他回忆,当时与家人联系完全依靠书信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往家里寄信,告诉家人,自己在部队的近况,一封信来回要一个多月才能收得到,很不方便。

市民 陈志彪: 

从部队写信回来差不多要半个月家里才能收到信,家里面去封信差不多也要半个月,有些还是快的, 有些就更慢了,有时候十八九天才收到信。

对于陈志彪而言,从前车马很慢、书信很远、电报字如金,如今网速飞快,距离再远也近在咫尺。随着科技地发展,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也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,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日常所需。

市民 陈志彪: 

现在发展得这么快,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真是了不起,人们的生活好了,通信各个方面都好了,尤其是这个通信方面好了的话呢,减轻了好多的负担,人力、物力都减轻了好多,不然的话就是写信,现在就不需要了,一个电话就通了,解决了好多问题。

从车马邮路到即时通信,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,时空在发展中“穿越”,距离在变化中缩小。通讯工具的变迁,通讯方式的发展,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。这是时代发展的成果,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印记。

责编:胡成浩

来源:临武县广播电视台

要闻
时事要闻
主题报道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